08 January 2015

That's what I call Movies ------ 談《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》宣傳海報

呢套野的戲名又幾霸道﹐《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》﹐買飛睇完﹐我唔係「這樣長大的」﹐係咪可以退票?
英文戲名Boyhood﹐即係講男仔﹐咁中譯「我們」﹐包唔包埋女人先?
如果計埋﹐係咪imply左女人的成長經驗﹐同男人一樣?

將女人獨特的「長大」經歷消滅﹐沙文主義﹐相當可惡﹐又唔見左膠識反對。
等陣我就去平等機會委員會搵周一嶽。

那些名人推薦語句﹐更令人不安:
「我看得笑淚縱橫......任誰看都感動」
「影史上很重要的電影﹐一生人點都要睇一次」﹐
「屬於任何人的故事」
「找到自己成長的影子」﹐
睇完套戲﹐搵唔到「自己成長的影子」﹐係咪可以回水?

「我看得笑淚縱橫......任誰看都感動」。
請注意﹐不是「任誰都看得感動」﹐是「任誰看都感動」﹐有微妙的分別。
執筆人重視的主體﹐不是「觀眾」﹐是「電影」﹐即是佢不關心觀眾(的感受)﹐只是想用「電影」去測試「觀眾」的水準: 你睇完不「感動」﹐即是你唔識睇戲o羅。

「屬於任何人的故事」﹐你不「屬於」﹐即係你連「任何人」都不是。
試想你「任何人」都不是時﹐何其淒涼。

「影史上很重要的電影﹐一生人點都要睇一次」﹐ 托爾斯泰《戰爭與和平》於文學史言﹐康德《純粹理性批判》於哲學史言﹐Andy Warhol《帝國大廈》於Pop Art史言﹐都好重要﹐你呢世人睇左一次未先?
影評人千方百計﹐要將觀眾變成豬圈裡的牲畜﹐將口味、美藝觀念統一﹐推到大腦殘廢的死角﹐方便自己做寄生獸﹐吸啜大師的腳甲。
「影史上很重要的電影」﹐我係唔睇呀﹐你吹咩。

我見到現代流行電影(及其宣傳術)的本質:
從作品本身﹐到觀眾的反應﹐全部一式一樣。
一樣的笑﹐一樣的哭﹐一樣的讚彈。
在影評人的指揮下﹐一樣地起立致敬﹐一樣發狂鼓掌:
Heil Hitler﹗
現代社會愈是分散和虛無﹐沒有信仰﹐沒有權威﹐就愈是有人想籍虛假的互相認同(「我們」)弁利。
你不盲從﹐你特立獨行﹐你就是misfits﹐outcast﹐你就不是「我們」了。

想起90年代﹐商業2台音樂節目有句口號﹐That's what I call Music﹐亦曾掀起小風波:
有茂利指責﹐媒體濫權﹐用口號壟斷何謂「音樂」云云。
20年過去﹐遇偶《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》海報﹐心裡泛起漣漪的﹐又有幾人?

5 comments:

Anonymous said...

就來看完。謝謝。用十二拍,嬴個最佳導演,算唔算屈機?
400

Anonymous said...

十二年

阿武 said...

https://itunes.apple.com/us/movie/dazed-and-confused/id379802600
呢套好似係處男作﹐完全兩回事~
https://itunes.apple.com/us/movie/palo-alto/id854108881
呢套係哥普拉孫女導演﹐都有些相通呢~

阿武 said...

Dazed and Cofused重有馬修做呢。

Anonymous said...

謝謝介紹

4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