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 June 2016

John I'm only dancing----- 談錢國偉《綁架丁丁當》

看了錢國偉《綁架丁丁當》﹐表面看是港男港女片﹐深入看﹐則探本溯源﹐寫緊香港青年如何被家庭制度戕害﹐無法獨立。

此片寫中產少女(王苑之)rebel without a cause﹐被家庭人倫制度控制﹐無法拍案而起﹐最終回歸正途﹐做孝順女﹐跟差人共諧連里。再對照談離地中產如何過繼權力﹐張經緯的穩維紀錄片《少年滋味》對照﹐更充滿啟示。

印傭怒打廢青

《綁架》神來之筆之最發生在村屋,師奶(江美儀飾)跟秃頭老公(阿Bob飾)六國大封相﹐一哭二鬧三上吊﹐最後化干戈為王帛﹐除了念及膝前兒女﹐就因為導演鏡頭瞥見﹐村屋窗外有無數師奶八公的目光﹐一邊睇戲﹐一邊圍觀私語。

這是編導的洞見﹐中國人的人倫群居制度﹐由八公八婆組成﹐偷窺探微﹐無所不用其極﹐自然形成一個互相監察制度﹐令人無法解放﹐就算江美儀明目張膽跟方力申勾搭﹐阿Bob為兒女為自己(美其名為保護家庭)﹐連離婚都唔敢。

結局更神奇﹐印傭(關寶慧飾)是武林高手﹐大破綁匪(狄易達等)﹐一邊大罵﹐「學人跳舞呀啦」﹐「學人做G Dragon丫啦」﹐重call差佬﹐將廢青塔入監牢。關寶慧攻擊狄易達﹐即係大人假道德的名義﹐乘機將「不務正業」的青年打殺﹐收進黑牢。

用隱喻看﹐黑警負責保護高官特權﹐離地中產財產;「印傭」則維持中產家庭日常繼續運作﹐作奴隸/守護神。此片兼作打手﹗


莊思敏及阿Bob@《PG戀愛指引》

港女田野考察

將《綁架丁丁當》對照葉念琛系統﹐更有意思。

葉念琛分枝黃柏基的電影﹐認真講女人自立(小姐誘心、碟仙碟仙、四非等)。葉念琛則犬儒得多﹐佢一直寫緊港女田野考察﹐港女如何成為港女﹐《紀念日》即表明﹐港女(Stephy)來自父權崩壞(父親拋妻棄女)﹐母親無志﹐細路妹無能﹐自己唯有不斷自強﹐變到不似人型。再求諸無恥老公(方力申)﹐更係緣木求魚。一句講完﹐其實即家庭崩壞。

葉氏最interesting的觀察﹐其實係莊思敏。巴閉港女﹐人老珠黃﹐冇人冇物後﹐才能跟百無一用的港男和解。《紀念日》Stephy唔肯再畀小方揹自己爬樓梯﹐《PG戀愛指引》莊思敏完全不同﹐畀阿Bob揹住衝落山﹐一對璧人﹐凌波微步﹐跑得快過穿山甲﹐係葉氏對港男港女調侃的極至。

《綁架丁丁當》則換位思考﹐香港男女要復和﹐咩都唔駛做﹐變返男耕女織的世界﹐各安其位﹐回復男尊女卑的社會即可。方力申唔再做偷食賤人(葉念琛系列)﹐做番專一猛男﹐40寸胸肌;王菀之唔再做大陸雞(金雞sss)﹐做番戀父弱女﹐跟家庭父母重建關係。人人維繫返家庭價值﹐女人安分守己﹐孝順父母﹐男人有正當高尚職業(小方做差人)﹐日日食住家飯﹐就咩都搞掂晒。

片名《綁架丁丁當》﹐源自日本漫畫《叮噹》﹐但主角由男(大雄)變女(王苑之)。《叮噹》歷久不衰﹐淺因係人人都不願長大﹐內裡係不願改變自己﹐改革世界。一日到黑﹐王苑之都係等待「叮噹」(爸爸及警察方力申),等不到還好﹐真係等到了﹐則萬劫不復﹐永遠無法自立。


許雅婷

可能清明節上

片頭一隻蝴蝶飛舞﹐師奶朱咪咪一拍將之打死;
片尾方力申笑問﹐「呢部戲唔係農歷年上咩?」﹐錢國偉答﹐「可能清明節上」。
首尾呼應﹐皆談死亡。假如青年人是香港的希望﹐彼等有志難伸﹐被維穩﹐被孝順﹐被專一﹐再無自由意志﹐即香港已死﹐其陰影呼之欲出。
《綁架丁丁當》肢離破碎間﹐其實自成體系﹐更將禍首對準家庭人倫對人心的折磨﹐是其卓見。

14 June 2016

Who Needs The Peace Corps? ------ 講兩句《十萬水急》

此片果然不錯﹐際此亂世﹐可作一則左膠啟示錄.

90年代巴爾幹地區民族屠殺﹐塵埃落定之後﹐兩條女左膠去行義﹐一法一俄﹐一老一嫩﹐從中可見左膠的進化:
初生之犢「法國女左膠」﹐不失純情﹐對受苦兒童仍有憐憫之心﹐等於支聯會時代﹐站於司徒華身邊﹐為死難學生流一掬同情之淚的周澄;
而向官僚靠攏的「俄國女左膠」﹐按章工作﹐已近麻木﹐即2.0進化﹐等於今日千帆過盡﹐滄桑走遍﹐已從街頭運動消失的周澄。

片末「法國女左膠」跟井水中無人認領的屍體道別﹐正是尸骸慣見亦尋常﹐天真的人道主義﹐頭腦簡單的同情悲憫﹐高高在上的我好偉大﹐從來經歷不了真相的考驗﹐麻木的試探﹐人心腐敗的磨難。

千差萬別﹐殊途同歸

本片的智慧﹐是將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﹐視作左膠權力的延伸﹐手持法律與槍械﹐得到權力後﹐向義士指手劃腳﹐其實不過打分工﹐維穩做戲。觀眾亦不難想像﹐法國女左膠跟俄國女左膠﹐其分歧﹐其實不多﹐只係二人三足一樣的不同步。電影散場後﹐二姝會走的路﹐亦不過一式一樣。左膠之路﹐千差萬別﹐殊途同歸﹐不過想透過一層一層關卡﹐一張一張申請表﹐問建制拿錢﹐寫靚張CV﹐由NGO跳糟﹐做個世界公民﹐加入聯合國工作。

俄國女左膠恥笑南美男左膠﹐「你班人咩都咁失敗﹐乜都做唔成」(大意)﹐正是惡人先告狀:
男左膠40歲人都唔化﹐重好純情﹐想做實事﹐造福難民﹐但一切善行結果徒勞﹐像一滴牛奶流入一缸墨水﹐除了歸因於天意弄人﹐陰差陽錯﹐正係呢班腐化女左膠作孽弄權﹐不斷官僚阻撓的結果。

片末亦有神來之筆﹐南美男左膠替貧苦兒童討公道﹐發狂亂來﹐其實亦不過係盲頭烏蠅強出頭﹐事情真相根本唔係佢諗咁樣。男左膠淪為自作多情的忍樣。好心尚且會做壞事﹐更何況係濫用正義之名﹐作道德判官﹐本來就立壞心腸?

自求多福﹐上天庇佑

電影結局更有基亞魯斯達米的氣勢﹐亂世生存﹐要向動物學習(牛、狗、烏蠅)。因果難料﹐死生有命﹐世人應該取法自然。天要下雨﹐女要走人﹐除了攤攤手﹐黎明亦冇計。左膠式悲天憫人﹐永遠是對的﹐一邊向建制要錢﹐鞏固權力﹐再用大愛包容、保護弱者來結黨營私、行惡自肥﹐殊不知﹐左膠的倒行逆施﹐從來係違反人情、違反自然、違反正義、違反因果。

萬般帶不走﹐唯有業隨身﹐亦如電影《恐怖雞》﹐大陸殺手吳倩蓮巧奪天工的殺人毒計﹐亦被一場風暴大雨所阻。造物弄人﹐不以人為意志轉移﹐左膠領袖於《明報》亂寫影評﹐更需謙遜﹐睇多o的戲。

如有觀眾玩駁嘴﹐「做咩隻狼狗Tyson餓極都唔死?」甚至扯到隱喻美利堅合眾國什麼的﹐其實會錯意。牛牛引路﹐惡狗有情﹐此片其實已去到「神秘主義」的領域﹐天地不仁﹐我們除了反躬自省﹐多行仁義﹐亦只能靠天意、啟示、果報﹐自創神話信仰﹐等天降甘霖﹐來替地獄熄火﹐消除人間災劫。

要抵抗左膠亂世﹐正常人口誅筆伐﹐鬧到口臭﹐其實亦無計﹐亦只能向蒼天禱告﹐求上帝將不仁不義之輩﹐早日轟進地獄。

11 June 2016

Comfortably Numb ------ 講兩句張經緯《少年滋味》

《少年滋味》片末一組快速蒙太奇﹐令人印象深刻:
幾個受訪少年逐一跟家人同桌吃飯的固定畫面﹐連繫起來﹐電影由不相干的9則少年故事﹐變成一組中產家庭群象。

張經緯作品由主人公不受羈勒的《音樂人生》﹐變成戲中人平庸認命的《少年滋味》﹐恰恰是香港社會的倒映﹐社會愈不安躁動﹐中產階級愈需要維穩。

作者注視的﹐並非individuals(少年)﹐是背後中產家庭制度。張氏不斷拍攝同類紀錄片﹐志不在鼓勵青年追尋夢想、發揮自己﹐其實更關心離地中產的利益﹐於存亡絕續之間﹐如何控制下一代的意識型態﹐過繼權力。

「點解要做人?」
《音樂人生》存在主義一樣的詰問﹐完全個人主義。王家正探索生命意義﹐這行為本身﹐就尖銳批判了中產價值﹐而險險顛覆了父權。《少年滋味》的被訪者﹐顯得風清雲淡﹐戲中9位青少年﹐都比王家正認命、平庸﹐臣服於家庭﹐不管有幾自憐、痛苦﹐都對中產制度沒有威脅。

一般意見指﹐《音樂人生》全片係被王家正的少年輕狂carry away﹐果如是﹐《少年滋味》就見到張經緯的成熟﹐更擅於剪材、控制受訪者、而編排出預設的維穩效果。

迴避現實

《少年滋味》形式上值得注意﹐係一部現代紀錄片﹐而沒有探索真偽的意圖﹐被訪者說什麼﹐一概說了算﹐即編導不反覆推敲真偽﹐亦無意進入角色內心世界﹐只係想present一個預設了的效果。

此片拒絕探索人物所思所想﹐恰恰是完全失控、不受編導控制﹐《音樂人生》王家正的倒轉。

青少年的情感愈平面(不外壓抑痛苦、有夢難圓之類)﹐《少年滋味》的目標觀眾(離地中產)﹐其實愈安全﹐因為那些Enfant terrible﹐變得容易明白﹐容易控制:
將那條勒緊兒女頸項的鐵鏈﹐稍稍放鬆咪可以o羅﹐everything under control。

片長80分鐘﹐訪問9個少年﹐大部分是口述、訪問﹐青少年面向鏡頭直述感受﹐童言童語﹐其淺薄無根可以想見。但愈零碎表面﹐就愈容易通過剪輯、蒙太奇﹐加上MV配樂﹐營造出特定效果。

小學女生Nicole說一句﹐「奴隸都有仰望天空的自由」(大意)﹐沒頭沒腦﹐無前文無後理﹐畫面配上天花下幾隻飛鳥有翼難伸的玩具模型﹐就製造到一個特定含義: 奴隸坐監都要放風啦。
蒙太奇含義愈清晰﹐中產觀眾就愈安全﹐而得到幻覺:
兒女盡在(我的)掌握之中。

單親家庭女童講被父親遺棄往事﹐聲音omitted了﹐畫面直情無厘頭black out﹐成個處理毫無技巧非常古怪。編導想脫離前半部的中產故事﹐改寫低下層少女﹐又要迴避殘酷現實﹐當然勁尷尬。之後虛情假意﹐補拍一段單親少女去動漫展做cosplayer片段﹐當然比拍條女面對現實﹐面對父母問題﹐容易得多了。

所謂現實﹐其實即地氈底的蘇州屎﹐真係揚起來﹐就要處理架嘛﹐要解決﹐非常複雜﹐要動真情﹐就不僅呼籲奴隸主放鬆狗鏈般簡單了。

一套探究社會問題的紀錄片﹐迴避呈現現實﹐繼續製造淺顯的幻覺﹐即係propaganda。


新移民華仔

教化離地中產

《少年滋味》的奇筆在後半部﹐鏡頭跟一個新移民少年華仔到中國大陸青海﹐完全離地﹐脫離香港。

新移民少年沒完沒了數落香港﹐指香港人看不起大陸人﹐自己飽受歧視等等﹐編導沒質疑﹐沒調查研究新移民所言是否屬實﹐更不會反問﹐稍有常識的香港人都會問的問題:
「阿哥你咁乸憎香港﹐咁你又番來做乜春?」

觀眾識咁問﹐甚至查證少年華仔所謂「歧視」為何時﹐其實即係回歸現實﹐challenge成個香港離地中產的中心:
離地中產靠供奉天安門事件死難學生、司徒華(戲中人成櫃華叔著作)﹐用可憐大陸人、新移民、和平理性、毋忘六四來cover-up香港被中國殖民的現狀﹐保護香港成個中產階級朝不保夕的既得利益。

《少年滋味》對青年人的信口雌黃﹐沒有任何懷疑﹐100%美化﹐反而對大人(所謂怪獸家長)的言行﹐頗多譏諷﹐不少批判。如小學女生Nicole母親一場戲數說香港教育壓力谷爆細路﹐下場戲伊又苛刻壓逼女兒立刻要做完排山倒海而來的功課。大人的偽善﹐於此表露無遺。

此正是《少年滋味》的心計﹐編導假扮了解少年﹐將少年典型化﹐變成很顯淺的問題:兒女既野﹐放鬆o的咪得o羅。於是中產青年少受壓逼﹐就可以繼續牛津劍橋﹐食好住好﹐就唔駛掟磚、跳樓﹐要死咪等班本土廢青去死o羅。

究其實﹐用來拍《少年滋味》的錢﹐來自跟左膠、大中華膠沆瀣一氣的社福界﹐自然會拍成一套小罵大幫忙﹐維持良好風俗﹐人人八級鋼琴的中產生活秩序。 於是明白﹐片末無啦啦會寫篇散文﹐重提什麼「黃雨傘」﹐跟左膠翁子光《踏血尋梅》有部貨van車身寫住「忠誠689」差不多﹐符合離地中產社運美學﹐射完當做左。

《少年滋味》是一冊致離地中產的揍仔聖經。

04 June 2016

[我の1989 其之一]

【我的八九天安門事件筆記﹐每年六月四日寫一短文﹐直至支聯會解散為止。】

翻看舒琪《天安門演義》﹐發覺可當腐女小說﹐寫王丹跟開希的感情﹐「比朋友還要多一點的關係」﹐而最終一切歸於幻滅(所謂宿命)。

「開希看了看提出問題的王丹﹐雖然他是在學運開始時才認識這個比他大一歲、但樣子看來卻比他小的青年﹐但很快的﹐開希便與他建立起一種比朋友還要多一點的關係。王丹人很沉默﹐不像開希般愛說話、愛笑﹐但每次開希說完甚麼﹐王丹便總會在旁邊輕聲地提醒他漏掉些甚麼。

......我們無法預知往後的歷史會產生甚麼樣的故事------吾爾開希/王丹。我想起了貝托魯奇的《一九零零》裡的羅拔.迪尼路與謝洛.迪柏蒂。」

寫到柴玲的部分﹐不過廖廖﹐卻更好笑:

「王丹也很清楚地預知到在目前這樣的情況底下﹐激進派幾乎肯定會佔最優勢。儘管有人在暗地裏罵柴玲是「小法西斯」﹐過熱分子﹐但大多數人仍傾向擁護她代表的行動派。

......王丹陡地感到一份宿命的愀蹙襲上心頭。」

於是柴玲(隱喻激進)是王丹與吾爾開希(隱喻純真理性可愛)之間的第三者。

呢個亦窺見舒琪一批飽食終日的離地中產﹐今日參政﹐對「激進派」無可改變的恐懼。熱血公民黃洋達講過一個笑話﹐舒琪於文化監暴facebook不是監察黑警、共匪﹐而係提醒同仁: 黃洋達來了﹗(大意)

於是今日青年學生要「脫支」﹐鴇母龜公一類術語滿天飛﹐不再「愛國」﹐其實即係顛覆了呢班老人對大學生的幻想﹐調教不來﹐他們就要不再「客氣」了。

學運領袖中﹐柴玲亦係最早被「妖魔化」的(「激進派」﹗)。

香港人永不超生

讀《天安門演義》﹐令我想到一個已很少人談的問題:
八九天安門事件的偶像崇拜。

對大陸青年的純真情大獨鍾﹐除宣之於文﹐訴之於口﹐最具體﹐黎智英的Giordano曾出開希、王丹的人像T恤來賣錢(類似che那種)﹐用來籌旗。卻從不曾出柴玲Tee(壞女人﹗)。

入番香港殖民地context﹐除了少數膠人﹐老一代香港平民對天安門事件一年一度﹐念念不忘﹐不純是「偶像崇拜」﹐亦未必跟民族認同有關﹐而係曾幾何時﹐香港人曾付出幾錢真感情﹐用自己的污穢(拜金、勢利、自私)﹐對照大陸人的純真(愛國、貧窮、奉獻自己)﹐於是當年人人付錢﹐以為得到救贖。

有本日本漫畫《北京之夏》(王家衛《重慶森林》前身)﹐寫腐敗的日本鼓手﹐禮失求諸野﹐由腐化的日本﹐到純真的北京體驗﹐才能找回音樂的「初心」。於是明白﹐這其實是97年《春光乍洩》的前身﹐英文戲名Happy Together﹐即香港人跟大陸人和解﹐等於那雙跟李鵬握手的手。

香港人一邊覺得大陸人好可憐﹐但又有glorify大陸人的傾向﹐當然跟罪疚有關﹐即自己有幸走難來港﹐跟英國佬搵食享福﹐而「同胞」則留o係大陸﹐受共產黨折磨(可參考張婉婷的《三城記》﹐遍海尸骸﹐劉青雲和湯唯有幸游水逃生)。於是火乘風勢﹐就以為可付錢﹐做free-rider﹐一邊happy﹐又可一邊贖罪。誰不知﹐等於西人B級片﹐大胸靚女踏順風車﹐想不到司機是Buffalo Bill個friend。

一失足成千古恨﹐香港人跌入了司徒華一班跟中共有千絲萬縷關係的人﹐設下的陷阱﹐被愛國﹐而永不超生。

一日最衰都係香港人


我想起了貝托魯奇的《一九零零》裡的羅拔.迪尼路與謝洛.迪柏蒂

時至今日﹐其實沒變﹐大陸人空前腐敗﹐香港人默默無聲﹐只能等候宰割。大陸人以殖民者君臨來港﹐敗壞香港百年基業﹐但左膠一樣視之為飽受港人壓逼的可憐人。一個痴肥的非法入境兒童﹐主流傳媒﹐不分左右﹐一概暱稱之「懷仔」。

左膠翁子光《踏血尋梅》亦一樣﹐寫新移民妓女帶聖經來香港賣淫﹐香港人好涼薄﹐新移民妓女慷慨自毀﹐跟中港孽緣生下的廢青(白只)﹐同病相憐﹐死得好慘。一日最衰都係香港人。

但翁氏勝在坦白﹐佢寫的其實是十年河東﹐十年河西﹐《恐怖雞》2.0。大陸女人生埋仔等你養(金燕玲母女)﹐你又吹得佢漲咩?老港男(譚炳文)病床吊咸水等死﹐用cult片角度﹐即翁子光勝在夠賤﹐佢係以新移民的身分﹐寫大陸人以毒攻毒: 香港人當我地寄生獸﹐我就做寄生獸﹐食完炳哥﹐再食城城﹐食到你一乾二淨﹐尸骨無存。

而郭富城扮高貴﹐有條女生埋仔送上門﹐手都唔敢掂﹐你都唔敢食。假如這是時下港人/港男的代表﹐你咪租間房入去企o羅﹐睇風景﹐港女你又溝唔掂﹐睇你幾時乞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