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 December 2015

迴轉木馬的終端 --- 講兩句《愛的成人式》

[好似無爆橋]

《愛的成人式》最有趣係片尾字幕﹐有一段80's生活圖鑑﹐第一樣介紹的物品﹐是cassette帶﹐ ----- 當年冇錢買張國榮、達明一派黑膠碟的窮撚﹐用來錄歌的cassette帶﹐竟然都要介紹﹗

很清楚了﹐編導的目標觀眾﹐其實不是今日四五十歲的中老年人﹐是十來廿歲的年輕人。於年輕人眼中﹐《愛的成人式》描寫的時間(80年代中)﹐其實佢地都未出世﹐戲中人的生活、人情和義理﹐跟今日香港青年看粵語殘片差不多。

《愛的成人式》提出最有意義的問題﹐咩叫80's?

70's可以是全共鬥、學運什麼的﹐可以是寺山修司、大島渚、今村昌平﹐但80's是什麼呢﹐可以是《挪威的森林》﹐由激進路線全面徹退。

咩叫80's﹐編導就係用流行文化符號(電視劇、流行曲、流行雜誌、衣著打扮等等)﹐虛構番咩叫80年代﹐那就是一個甜言蜜語的幻象世界。即係走入經濟繁榮﹐無所用心﹐互溝互片的飽食時代。

全部都係虛假、淺薄。一開始四男四女聯誼互溝﹐就直quote電視劇《男女7人夏物語》。戲中人的生活品味、人生價值﹐就係跟住電視文化倒模出來。

電影所謂「成人禮」﹐淺薄指看清真象﹐深入指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夢想。

今日年輕人睇番當年的生活、價值觀、人的情感﹐係幾咁無聊和天真﹐而後回到精神貧窮的今日﹐先有面對殘酷現實、奮發圖強之意。於是明白《愛的成人式》的中心﹐其實唔係「懷舊」﹐全片一典nostalgic的感覺都沒有(如流行曲的運用﹐支離破碎﹐就沒有什麼沉緬感受)。

所謂「懷舊」﹐只係給無所作為的老人﹐用來打飛機的自我陶醉。如《哪一天我們會飛》的白痴導演﹐用年輕人來抽水﹐為自己的無能解嘲;又如《王家欣》的無能導演﹐立意稍好﹐亦不外乎今不如昔﹐哀鳴一番。結局不外乎﹐都係我好失敗。

《愛的成人式》完全不同﹐佢反而係有擊碎80年代神話的意圖。
對照香港人﹐重係Beyond什麼的﹐匪國崔健講兩句﹐網民就暴跳如雷﹐則距離重建流行文化自信﹐很遠很遠。

最適合配此片的歌﹐可能不是80's﹐反而是《悠長假期》的la la la love song﹐香檳酒昇起的泡。

《愛的成人式》不斷quote電視劇《男女7人夏物語》﹐華衣美食﹐無憂無慮﹐那個好日子﹐俟經濟泡沬爆破﹐到了90年代中《悠長假期》﹐劇中人失業失學失戀﹐人老珠黃﹐無父無母﹐才懂問如何重新振作﹐問生命意義何在﹐想尋找真實的戀愛。

問到今日﹐日本人好像還未有答案。
而香港人﹐好像連問都未識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