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說《悟空傳》有大量事涉香港的政治隱喻。看完電影﹐完全唔明同香港有咩關係。
一如某左膠所言,銀幕上見到任何反叛人物就對號入座﹐皆影射香港﹐拿中國人的錢沾沾自喜﹐自以為過了共產黨一棟,也未免廉價得可憐。你當共產黨白痴?又食又拎﹐原來唔駛還?
自high一輪﹐卻甚少反問﹐這種熱血的「隱喻」﹐跟香港的現實對應嗎?從這五年香港人的行為觀察﹐見到悟空奮戰到底﹐不甘為奴的意志嗎?「我來過﹐我戰鬥過﹐我不在乎結局」﹐聽了這等對白﹐觀眾有起碼的誠實﹐恐怕笑不攏嘴吧。
亦可見,媚共、賣港是可怕標籤,一方面北上刮水拍爛片,一方面又要亮起貞節牌坊,結果就是不倫不類。編導終究沒許鞍華聰明﹐對左膠、黃絲心理揣磨透徹﹐不懂叫悟空到懸崖邊遠眺擔遮﹐以此明志。
《悟空傳》情節幾句講完,一貫sentimental, 肉麻當有趣。悟空出山 ,亂七八糟愛情,打敗天庭嘍囉,花果山自立稱王。胡鬧一場,未見玉帝﹐連唐僧都未出現,電影就完了。
而觀眾自然知道,悟空之後被降服,五百年後﹐走西天之路﹐最終徹底被建制收編﹐封鬥戰聖佛。而《悟空傳》平白無端杜撰「天機處」﹐莫講捧打玉帝﹐連天庭狗亦鑽不進去。共產黨何以不鳥你?編導/悟空大言炎炎破天毀地,等於射於五指山一泡尿,全無威脅,最終味又同佛祖/共產黨奶鞋底。
想當年(1994年),悟空西行開小差,月光寶盒仙履奇緣,跟朱茵結成孽緣﹐結局食蕉回望,故夢已遠,克制心猿意馬﹐走入「道統」的洪流而消失。那一刻,可視為無厘頭文化的終結﹐香港毀滅的命運亦已決定了。
《悟空傳》跟《打擂台》、《全力扣殺》﹐可戲稱失敗三部曲(The Loser Trilogy)。編導郭子健的中心命題﹐就是失敗。
《打擂台》有名言「唔打唔會輸﹐要打一定要贏」﹐尚武外衣﹐底色就是失敗﹐70歲泰廸羅賓打到死﹐阿伯梁小龍被精壯李海濤打到仆街﹐而接受了自己的fade away﹐盡了力就好啦。《全力扣殺》更赤裸﹐更諂媚﹐「向努力不懈的失敗者致敬」﹐輸也未嘗不可﹐鄭伊健一班中年廢柴羽毛球手﹐跟中國國家隊世界冠軍對賽﹐結局除了慘敗﹐還有別的嗎?
《悟空傳》更計算﹐手起刀落﹐將悟空不敵佛祖而被收編的宿命直接去掉﹐殲滅中層機構「天機處」﹐成其「階段性勝利」。玉帝未見﹐「大鬧天宮」看不到﹐電影在悟空自言自語、自我陶醉中作結。用漫畫Slam Dunk作喻﹐即櫻木花道未跟山王對決﹐剛打完熱身賽﹐漫畫就結束了。
而觀眾心知﹐編導亦肚明﹐桀驁不馴的悟空﹐很快就被天庭降服﹐所謂「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,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」﹐不過唱假戲而已。這位寧死不屈的抗爭者﹐很快就會變節﹐一切都是自high騙局。所謂反抗﹐不做奴才﹐聰明觀眾不信﹐犬儒編導自己都不信。
郭氏喜歡失敗﹐但他真人失敗嗎?跟周星馳北上搵食﹐《悟空傳》中國票房7億﹐眾多友好排山倒海宣傳﹐似乎不算吧。心有千千結﹐我好寂寞我好凍﹐像《哪一天我們會飛》的林海峰﹐只是形象塑造﹐是卸責逃避﹐繼續北上叫雞的藉口。
郭氏頗得3、40歲香港人歡心﹐這群人享受了英治黃金時代﹐今日香港衰敗﹐從來不想負責﹐就喜歡跟郭氏之流喧嘩﹐開口閉口追求自由不認命﹐其實最勢利奉迎妥協﹐一樣肚滿腸肥﹐危急關頭就表演失敗。十多廿歲的香港青年﹐何來「熱血」?何能奮戰到底?只剩麻木、無感與絕望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