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 November 2015

The answer my friend, is blowin' in the wind. ------ 講兩句《哪一天我們會飛》

假如《狂舞派》係失敗主義﹐呢套野直情係虛無主義﹐根本連achieve自己夢想的will﹐都係零。
林海峰和楊千嬅兩個離地中產、廢人﹐除了去旅行﹐環遊世界(同《五個小孩校長》一模一樣)﹐沒有夢想。一個有夢想的四眼龜﹐決志去英國繼續追尋﹐就出師未捷﹐18歲死於天際﹐尸骨無存。

看著四眼龜刻於墓碑的黑白照﹐永遠18歲﹐我就想﹐這其實是編導的自我投射吧﹐佢地根本唔想長大﹐想永遠離地﹐無憂無慮﹐水上飄一羽毛﹐永遠由天際俯視紅塵﹐唔想面對真實﹐港姦勢大﹐匪類橫行﹐藥石無靈﹐香港已經淪陷。

假如戲名叫《我們想飛》﹐可以是前溯的(一起達成夢想);
叫《那一天我們想飛》﹐可以是回顧的(曾有夢想壯志未酬);
叫英文"I belive I can fly"﹐即使係精神病人的魘語﹐仍是向上的;
此片則直叫《哪一天我們會飛》﹐問「哪一天」﹐其實就係虛無﹐永遠唔想有答案。一條屍攤o係度﹐即係「我唔想飛」的意思﹐過去現在將來﹐除了吃喝玩樂和叫雞﹐就什麼都沒有發生。

認真想想﹐林海峰和楊千嬅不過四十歲左右﹐80歲唔死﹐重有40年要捱﹐有幾多事情可以為自己﹐為對方﹐為香港做﹐但已經hea到咁。又唔生仔﹐難不成想灰飛煙滅﹐隨時走人?

結局更恐怖﹐
林海峰和楊千嬅兩個廢人﹐去母校教十幾歲的師弟師妹造模型飛機﹐鏡頭拍模型飛機天空飄來飄去﹐顯然有價值承傳之意:
我地達唔到的「夢想」﹐期諸百年、千年﹐由班細路完成。
呢種調調﹐清醒的觀眾一聽﹐不是很熟悉嗎?
是的﹐正是左膠的「深耕細作」。
其原理﹐跟離地中產和左膠﹐一邊荒淫享樂﹐一邊大叫平反六四﹐薪火相傳﹐建設民主中國﹐阿叔夠鐘就返加拿大﹐靠你地啦細路﹐沒有什麼分別。

主角由林海峰做﹐是perfect casting。寡廉鮮恥﹐五短身裁﹐林海峰活脫脫是一個爛口中童。這或許是編導的alter-ego吧。
林海峰去花店買花送楊千嬅﹐店員問「送畀老婆?」 林答:「唔係畀老婆﹐畀初戀情人」。
呢種心理﹐即係「喜劇之王」去夜總會搵「初戀」的伯父﹐不過係逃避現實。
林海峰連「老公」個位置都入唔到﹐與其話佢唔想同楊千嬅進入夫婦關係(永遠係初戀)﹐倒不如話﹐佢其實唔想承認自己係人渣﹐不忠通姦。

於是明白成套戲個心態﹐唔係承認自己有罪﹐回到過去﹐改變未來(如漫畫叮噹)
而係虛構純情﹐編造出塵脫俗﹐無性愛、無衝凸、無反抗、不煙不酒的夢幻世界(連Grunge Rock都係用來過橋)﹐來逃避現實﹐用旁人的悲劇引以為誡(咩都唔好做﹐唔做就唔駛死)﹐之後推卸責任(香港搞成咁﹐係無可奈何﹐亦唔關我事) 。呢個見到編導心理幼稚﹐40歲人﹐依然young adult﹐保持弱智狀態。由《燦若繁星》、《碧咸奧雲》、《狂舞派》﹐佢地從來冇長大過﹐對婚姻、對工作、對香港、對自己、對藝術、對電影﹐佢地都冇承擔。

我唔會話佢地矯情、無恥、不負責任﹐同左膠、大中華膠、離地中產一樣﹐佢地或許是真誠的﹐係真誠地矯情、無恥、不負責任。

此片最令人想拍檯﹐其實係戲中人回憶中學時﹐玩火燒紙皮香港風景模型。
用左膠的學術語言﹐這叫「天啟」吧?
火燒後欄﹐上帝的震怒﹐走得快好世界啦。
紙皮被燒﹐可以係偶然﹐香港崩壞﹐又豈是意外?

當所有人都唔想面對現實﹐埋體互打飛機﹐亦難怪香港前路似咁﹐什麼改變都不會有﹐除了集體死亡。

相比少女時代﹐此片完敗﹐天經地義﹐優勝劣敗﹐跟是否支持本土文化無關。period。

03 November 2015

港女的Swan song ------ 講兩句《碟仙碟仙》

看了黃柏基的《碟仙碟仙》﹐沒《四非》般令人震驚﹐亦不失係一套奇片。

電影宣傳所謂「三大鬼后」﹐羅蘭、邵音音、鮑起靜﹐其實有共通點﹐都係上一代悲慘的香港女人。

羅蘭在粵語殘片時代﹐是淫婦、交際花、壞女人﹐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演員《爆裂刑警》﹐則是冇仔送終的失憶老婦。邵音音於邵氏70年代是脫星﹐整容整到鬼五馬六﹐今日大銀幕見到﹐依舊不似人形﹐觀之令人心悸。鮑起靜由80年代亞視電視劇﹐就演含辛茹苦的可憐女人﹐無力養大白痴兒女﹐幕幕戲涕泗橫流。

全片高潮﹐是70歲鮑起靜跟30歲莊思敏於公園談心事﹐鮑姐講了一個妙不可言的寓言﹐猶如一道閃電劃破長空﹐莊從中得到啟思﹐人生交叉點前作出抉擇﹐於焉﹐《碟仙碟仙》進入港女隔代承傳﹐踢爆男人﹐女人掌握自己命運的命題。

港女前世今生

《碟仙碟仙》真正女主角是莊思敏﹐今日30來歲﹐跟三大鬼后隔了一兩代﹐就是不同面貌的香港女人﹐用通俗語言﹐伊即是有型強悍的港女。莊思敏慣演強人﹐去年佳作《小姐誘心》﹐演獨立精明的明星經理人﹐跟丈夫貌合神離﹐亦打落牙齒和血吐。

《碟仙》不同﹐莊思敏不強悍﹐演個古肅、平庸女人﹐向男權卑躬屈膝﹐對照之下見到編導用心﹐《碟仙》裡莊思敏其實是「pre-港女era」﹐即是港女的「前世」﹐伊要改變女人悲慘的命運。片末莊思敏怒髮衝冠﹐拔劍而起﹐如視為港女一族的metaphor﹐則係象徵這十幾港女特立獨行的陽關大路。《碟仙碟仙》用三大鬼后、莊思敏的承先啟後﹐拍緊港女的前世今生﹐其實氣魄不少。

套進葉念琛的「港男港女」系統裡﹐則更妙﹐《碟仙碟仙》其實係《第一次不是你》的續作﹐有意補寫港女文明發展史。

十多年來﹐葉念琛導演一直著迷於港男港女攻防戰﹐種種扭曲變態心理﹐佢曾用《第一次不是你》﹐追溯一個港女未變成港女﹐還是純情少女的成長故事﹐即問緊一個問題﹐「港女」的源起﹐港女是如何造成的?而《碟仙碟仙》青出於藍﹐進入了真實與虛構、幻覺與心魔的層面﹐最終衝決網羅﹐「我要做港女﹗」﹐交出一個有意義的答案。

港女的未來

龍婆只演兩場戲﹐妙在最後接乖孫電話﹐「今晚返屋企一家人食飯」﹐其實是回應《爆裂刑警》的in-joke﹐癲婆不再癲﹐重有美滿家庭﹐是編導向羅蘭致敬。

鮑姐演出甚好﹐最後亦功德完滿﹐唔駛再做僵尸。

邵音音演紙紮舖茅山神婆﹐沒名字﹐旁人只喚她「姨媽」(香港俚語指月經)﹐下場則悲慘。片末「姨媽」死於非命﹐用隱喻看﹐其實即係「停經」(冇仔生)﹐孝順女莊思敏沒悲哀﹐因為伊有大志﹐接受了自己的宿命﹐冇仔生﹐冇婚結﹐I don't give a shit﹐「我要做港女﹗」(設計對白)﹐於是得到解放。

《碟仙碟仙》由此至終莊思敏都在「生仔」或「墮胎」之間徘徊﹐可視為1979年許鞍華《瘋劫》的異代迴聲。《瘋劫》最終趙雅芝由鬼變人﹐《碟仙》莊思敏亦由「鶉」變成「港女」。《瘋劫》結局剖屍產子﹐魔嬰降世﹐廿年過去﹐精甩辮的港女﹐典會再受呢套?

《碟仙》用cult到爆的結局﹐講明此時此夕﹐香港一切皆無可為﹐聰明的港女﹐其實應自有盤算。除非食洋腸﹐執到本日本国passport啦﹐否則見到港男就想停經﹐又生來獻世咩。